閻錫山(1883年10月8日-1960年5月23日),字百川、伯川,號龍池,山西五台縣河邊村人,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。
閻錫山從辛亥革命開始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,人稱「山西王」,一生經歷同盟會反清、辛亥革命、洪憲帝制、民國創立、中原大戰、國共合作、抗日戰爭、國共內戰,直至國民黨遷台,幾乎經歷了所有中國近代重大歷史事件,是中國近代史重要人物之一。
1949年6月13日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。12月8日帶領他的政府從成都飛往臺灣。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宣佈恢復總統職務。閻錫山辭去行政院長,獲得總統府資政和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兩個頭銜。
1950年3月閻錫山卸任後,率40部屬隱居在陽明山,自己購地,自己設計修建,因懷念家鄉,並基於軍事防衛需要,選擇可居高臨下俯瞰淡水河口、臺北盆地的防風山坡上,建造石頭屋「種能洞」及「紅磚屋」。
閻錫山避居在陽明山的最後10年,潛心研究著述,完成《世界大同》、《三百年的中國》2書共10萬字。1960年5月23日病逝臺北,終年77歲。葬於陽明山住屋附近。
閻錫山去世後,部屬有的離開、有些留下,閻錫山故居與墓園由老部屬打理。經過漫長時光,故居殘破,部屬相繼離世,只剩下忠心耿耿的張日明繼續看守打理。
閻錫山統治山西38年,人稱「山西王」,是中國近代史重要人物之一,他的故居,有遊客拜訪,開放兩岸旅遊後,更是山西旅遊團及山西籍自由行旅客的必訪景點。
從網路遊記中知道:房子內部破舊不勘,中間擺著閻錫山靈位與歷史照片,左右各二間房間,書房、餐廳、廚房。一間房間書架上還擺放閻錫山來台灣後的著作。裡面沒有什麼傢俱了。
閻錫山故居在2004年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,鄰近的閰錫山墓也於2010年公告指定為古蹟。
張日明因年邁,也無力無錢整修故居。閻錫山故居在解決產權不明、稅金和修復等問題後,直到2011年才捐贈給臺北市政府,由文化局權管,斥資1400萬,歷經兩年多整修和規劃,對外開放,推出「閻錫山與種能洞特展」
2018年3月21日,捷運劍潭站搭乘10:20的小16公車至「館地坪」站下車。對面就是「閻錫山故居」。
走進大門,一旁許多狗兒汪汪聲驚人!走下階梯,就是閻錫山故居
故居很小,屋前有一長方形庭園,種有花木,視野很美,可俯瞰淡水河口、台北盆地
穿紅衣的是導覽志工,有另外兩位小姐也來參觀
「種能洞」是閻錫山生活起居的地方,由他親自命名,外牆上有一個(中),取意於閻錫山奉行「中」的哲學:處事、為人、為政,都要「發於仁,歸於中」。除了以「中」字貫串所有房子、墓園,建築也維持家鄉山西窯洞風格。
在窯洞的石砌前壁上,有一大理石小碑嵌在其中,有閻錫山的名字與圖章,時間是民國39年11月11日,記述他蓋種能洞的原因,是種能洞的建築碑記。
石砌前壁上有凹洞,以前是放土地公的
旁邊的房子已經毀壞
這是最初的房子
種能洞屋內已改成「閻錫山與種能洞特展」的展廳,展出他的生平、文物、手稿、歷史照片
閻錫山故居可見吊掛式壁櫥原貌,隨閻錫山遷台的舊木箱也完好保存。
當時的收音機及柺杖
當年的茶杯、桌椅、打字機
在書桌後,還可以發現如山西「火炕」功能的嵌入式壁爐
閻錫山的書法
閻錫山手稿
餐廳和廚房還沒整理好,堆放著雜物
(種能洞)先、後對比
走上屋頂,也是一個中字
屋後有一紅樓,就是紅磚屋,不僅作為昔日部屬的住所,也是防空洞,外牆厚達3尺,門窗處還有加厚鋼板,並有偽裝棚、哨兵瞭望等設計。
紅磚屋目前尚未修繕,預計還要編列1500萬元修繕。所以,沒有開放參觀。閻錫山的牌位現在放在紅磚屋裡。
附近是部屬的住所,現在住著他們的後代
這裡以前也是部屬的住所,已塌陷廢棄
導覽志工帶我們去墓園,出大門左轉再左轉,大約走5分鐘就到閻錫山墓園
閻錫山的墓方碑圓塚,方碑碑首有螭龍裝飾,頂部微隆呈穹拱狀,墓牆、墓頂均由灰綠色的馬塞克貼面。墓頂除了中字外,還有世界大同四字。墓園簡單大方,四周有(中)字及世界大同
閻錫山故居,地址:陽明山永公路245巷34弄277號,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,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,洽詢電話02-27208-889分機3640。
捷運劍潭站搭乘小16公車,只有8:10及10:20這兩班車至「館地坪」站,其他時間的小16公車到東方寺站,再走路到閻錫山故居。約 30分鐘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