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.06.29 王家歸來不看院
深宅大院 :在晉商留下的這些古老宅院中,尋找他們的痕跡。
幾乎所有的晉商大院都是經過漫長的時間,面積、規模由小到大,建築樣式由簡到繁,最後形成今天看到的格局。
一些建築的歷史甚至可追溯到明萬曆年間(西元1547—西元1577)距今已有400多年。
晉商在商場上規規矩矩的做生意,致富後再回到家鄉建造起一座座規規矩矩的高牆大院,在歲月中,一代又一代的晉商,周而復始的重複著相同的事情。
喬家大院:6代人3次大規模修建
最早動工乾隆年間(1750年左右)最後一次擴建1937年,因抗日戰爭而中斷,今天喬家大院占地8700平方米,由6大院,19小院,共313間房。
山西全省各地深宅大院1000多座,由不同家族,在不同年代修築而成,有共同特點:十分龐大建築規模。曹家大院占地6700平方米,房屋276間。常家大院占地超過10萬平方米,房屋1500餘間。王家大院,依山而建,看上去更加雄偉,占地4.5萬平方米,有院落123套、房屋1118間。
無論是占地面積還是宅院規模,目前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明清民居建築,似乎都比不上晉商的深宅大院。什麼原因使山西商人氣魄如此之大呢?
有經濟實力、好的建材、很高建築工藝的工匠。
對國人來說,落葉歸根的是每一個遊子心靈深處的願望,浪跡天涯,忙碌辛苦就是為了有朝一日榮歸故里。而這其中最顯赫的標誌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蓋起屬於自己的宅院。晉商之所以在修造住宅時,做得比別人更投入、更加不惜工本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是所有離鄉背井的遊子中,走得最遠、漂泊時間最長的一群人。他們中許多人從十幾歲就離開家鄉,去當夥計、學生意,不論你走到哪裡,商號裡的夥計制度是三年才允許回家探親一次,如此計算,當一個60歲的山西商人告老還鄉時,他在外飄泊的時間大約是42年。
隨著晉商崛起,山西中部開始大規模修造房屋,數量眾多的高牆大院,密集的坐落在晉商的祖蔭之地,既昭顯他們的身分地位,又擺明各自實力。
這些大院動輒成百上千間的房屋,其中琉璃飛甍、磚石照壁、高臺大屋、牌坊小橋、亭殿樓閣,構成了一個個封閉的城堡,一座座幽深的庭院。
站在高處,俯視這些民居,會發現都是一組組四方線條構成,所有建築都是沿著一條看不見的中軸線,對稱的舖展開來,每個院落都由正房、廂房構成。正房是父母長輩居住的地方,子女只能住廂房,建築中隱含著長幼有序。
晉商建起方正規矩的深宅大院,建築中細小的局部也都為了增加涵意而用心良苦。書房前石墩上刻上香瓜、書,代表書香門第,正廳住老人,房前有猴子和抱著鯉魚的石雕,代表老人希望兒孫能後輩公侯、年年有餘,廂房住兒孫,裝飾圖案以24孝故事為主題。
20世紀80年代開始,山西境內許多晉商居所都被開闢為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和紀念館,有些院落甚至只是掛上牌子,就從一座幾百年前的商人住宅變成供現代人瞻仰、遊覽的博物館。這事是如此容易,是因為這些晉商大院在落成時,就具備了供人參觀、瞻仰的要素。
深宅大院不僅是山西最後輝煌的歷史見證,也是北方民居的典型代表,建築中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,體現了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和藝術追求,傳達出眾多的人文資訊,是中華民居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,自然就成為山西之遊不能不去的地方。
2018.06.28到平遙民宿住宿時,在民宿看到王家大院、壺口瀑布一日遊廣告,我們就報名參加,將錢、身分資料(要辦旅遊保險)給民宿主人,他就幫我們報名了。平遙古城到山西壺口瀑布全程約二百八十多公里,坐車大約4個小時。
2018.06.29 早上6:30在平遙北門前的街道上上遊覽車。我們先到王家大院參觀。有趕行程壓力,只有1.5小時參觀時間。有導覽解說員,遊客很多,匆匆忙忙。
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鎮。
王家歸來不看院
王氏先祖由太原移居靜升,從佃農起家,由農及商,家業漸大,家資漸豐,又由商到官,官商並舉,英才輩出,成為當地的一大望族
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、清兩朝,歷300餘年修建而成,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,總面積達4.5萬平方米,王家建築的規模大到讓人嘆為觀止,是全中國最大的民居,被譽為華夏第一宅、民間故宮,有(王家歸來不看院) 之說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。
王家大院現在開放給遊客參觀的是紅門堡,高家崖,王氏宗祠三組建築群,占地4.5萬平方米,有院落123套、房屋1118間,開放的規模尚不足王家大院的四分之一。是王家大院建築之精華,也是保存最為完好之處。
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築群東門
高家崖建築群由靜升王氏十七世孫王汝聰、王汝成兄弟倆修建于嘉慶元年(1796年)至嘉慶十六年(1811年),面積達19572平方米。大小院落35座,房屋342間。
王家大院的三雕藝術:磚雕、木雕、石雕,題材繁多、內容豐富,隨處可見,是大院整體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王家大院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。既表現了大戶人家的風範,又不忘時時顯示自己身高位顯的地位,所謂(建築必有圖,有圖必有意,有意必吉祥)。
磚雕
木雕
石雕
高家崖、紅門堡兩組建築群東西對峙,一橋相連。
紅門堡正門
紅門堡建築群建於乾隆四年(1739年)至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,總面積25000平方米。大小院落88座,房屋776間。整座建築依山而建,從低到高,由四排院落組成,左右對稱,中間主巷道與三條橫巷,組成一個規整的王字。
因為只有1.5個小時,只能挑主街及外郭瀏覽,中心區的房舍就放棄了,根本看不完,只能沿著外圍高點欣賞王家大院。院落層層疊次,屋宇遮天蔽日,深宅大院繁不及覽。
看這雄偉的圍牆,真是長城規模啊!
這些民宅建築是半窯洞型態、以前大多是服侍王家的佃農或長工人家。
我只能在城牆上走走。